河道淤泥处理技术
不管采用何种清淤技术,在河道清淤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具有强度低且含水率高的特性,部分淤泥甚至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一旦这类物质被雨水冲刷浸出后,会对周围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必须要对清淤后的淤泥进行科学的处理,让其不会对河道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国内外淤泥处理技术有几个分类,一按淤泥是否污染进行分类,有无污染淤泥处理,污染淤泥处理;二按处理地点不同-堆场处理技术,又分为堆场周转、堆场表层处理、堆场快速复耕三种;三按淤泥归宿不同,分为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处置技术。
无污染淤泥与污染淤泥的处理
根据淤泥受污染的性质以及被污染种类的不一样,均需要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一般的水利工程产生的淤泥基本没有污染物或者污染物含量较相关标准低,就可以直接进行资源化处理,让这类淤泥用于农村地区的土地堆肥等。而污染物超过相关标准的淤泥就可以在处理时将污染水平降低让其符合相关标准,比如可以将钝化稳定化技术使用在重金属污染超标的淤泥中。以淤泥后续用途为参考需要,选择不同的淤泥处理技术,比如淤泥中磷、氮的含量较高,就可以在处理后将其用作普通填土或者路堤让其远离水源地,这样氮、磷就不会因为进入水源地而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按处理地点进行不同的淤泥处理
淤泥根据处理地点不同分为两种处理方式:第一,堆场处理,它是指把淤泥清淤出来后,通过运输工具送到制定的淤泥堆场进行二次处理,目前我国河道清淤一般是绞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此方法清淤出来的淤泥水和泥的比例是1:5以上,并且淤泥自身颗粒含量较高有很差的透水性不容易固结,所以尽快将淤泥固结沉降的时间缩短并且快速分离淤泥中的泥水,并且让堆场的周转或者复耕周期变短是堆场处理的关键技巧。第二,就地处理法,它是指直接通过水底作业不对河底淤泥进行疏浚,直接在水下通过排干上覆盖水体或者直接进行覆盖处理的方式对淤泥进行固化、物理淋洗或者脱水操作,这种方式要依据道实际状况进行对应选择,比如水体流速较大或者浅水河道,不适用原位覆盖处理的方式,而大面积的深水水域则不适用排干就地处理的方式。
淤泥二次利用情况进行不同的淤泥处理
淤泥从本质上来说是工程废弃物的范畴,依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处理标准,要尽量将淤泥进行二次利用。从广义上来说能够将废弃淤泥通过某些特定操作而进行二次利用的都属于资源化利用,比如使用淤泥制陶粒、干化、土壤化或者制砖都属于淤泥的再生资源化技术方式。并且在农村区域还能够将没有被重金属污染并且磷、氮含量丰富的淤泥用于肥田,成为农田土壤的一部分,或者直接将这类淤泥在低洼地带进行堆放填平后作为农业用地。如果淤泥在堆场堆放后可以自然干化并且能够满足轻型设备或者行人在土地表面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承载力,可以将其变为建筑用地、公园、市政或者绿地等公共场所。
污染淤泥的钝化处理技术
一般在工业发达地区的河道淤泥中,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情况,这种污染淤泥泛指淤泥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的现象,比如上海苏州河的淤泥中重金属含量高出了当地标准值2倍以上的范畴,这种重金属超标的淤泥就可以使用钝化处理方式,它是指参照淤泥中重金属在不同环境里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活性状态,加入相应的化学材料让淤泥中不稳定的重金属通过化学作用而转化成稳定状态的重金属,这样可以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从而让淤泥的污染性减小。并且在淤泥与化学材料发生反应同时,也会有对重金属进行物理包裹的物质产生,它可以让重金属的浸出性大大降低,进一步让重金属的危害和释放能力变小。经过钝化处理的淤泥只要其浸出量低于相关标准,就可以将其排放在低洼处或者作为填土材料进行二次资源化利用。
加强对河道的清淤疏浚施工工作,让河道充分发挥其重要功能。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清淤疏浚技术的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各项生产活动顺利完成,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人员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保证河道顺通无阻,发挥河道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